• 沉思錄(英文版)

    (古羅馬)馬可·奧勒留

    哲學已完結(jié)12.43萬

    馬可·奧勒留(公元121—180年),是古羅馬帝國“五賢王時期”的最后一位皇帝。作為儲君,他7歲入學于羅馬的薩利圣學院,17歲成為羅馬的執(zhí)政官,凡所修習無不精專,為同輩之首。作為帝王,他夙興夜寐,勵精圖治,雖統(tǒng)治期間戰(zhàn)爭不斷,國內(nèi)自然災害頻發(fā),國庫空虛,他卻戰(zhàn)無不勝,武功赫赫,承襲先人余烈,盡力守成,防止腐化。作為哲學家,他致力于古羅馬斯多亞派哲學三大門類中的倫理學,在鞍馬勞頓中寫下《沉思錄》,被稱為“帝王哲學家”、“自古以來獨一無二的以一世英主而身兼苦修的哲學家”。在《沉思錄》中,奧勒留并無意將自己打造成一位哲學家,寫下一部完整體系的哲學著作。整部書只是作者與自己的對話,是自然的本性與沉思的理性之間的對話,是行動之后的反芻再思考,是作者內(nèi)省的輯錄,是這位古羅馬皇帝對人類生存、價值指向、道德原則、善惡榮辱、苦樂禍福等問題的思考和探究。

  • 戰(zhàn)國黃老道家名著:呂氏春秋(下)

    呂不韋及門客

    哲學已完結(jié)5.83萬

    本書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,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,成書于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前夕。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,以道家理論為基礎(chǔ),以名、法、墨、農(nóng)、兵、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,熔諸子百家學說為一爐,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。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一統(tǒng)后的意識形態(tài)。但后來執(zhí)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,使包括道家在內(nèi)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。《呂氏春秋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,是秦道家的代表作,全書共分二十六卷,一百六十篇,二十余萬字。本書作為十二紀、八覽、六論,注重博采眾家學說,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、儒墨、名法、兵農(nóng)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。但主要的宗旨屬于道家,所以《漢書·藝文志》等將其列入雜家。

  • 從能動者到社會行動者:從社會個體生成論看當代心靈哲學的出路

    霍桂桓

    哲學已完結(jié)15.27萬

    本書認為,當今我們就心靈哲學而言所需要做的工作,根本不是“把心靈哲學的研究模式、研究方法、乃至研究結(jié)論推廣運用到社會哲學研究領(lǐng)域”,而是完全相反——只有通過逐步實現(xiàn)對惟理智主義的基本立場、思維方式、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的根本性變革,把人當作在現(xiàn)實生活之中不斷生存繁衍的活生生的人來看待、把心靈當作這樣的人實際上所具有的、不斷生成發(fā)展的主觀精神世界來看待,心靈哲學的研究者才有可能真正從其各種各樣的“科學的迷夢”之中醒來,通過盡可能恰當?shù)乩斫庾鳛槠溲芯繉ο蟮默F(xiàn)實社會個體所實際擁有的主觀精神世界,逐步開辟并走上能夠使心靈哲學研究得以健康發(fā)展的坦途。此一思路無疑具有較高的學術(shù)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