簫的起源說法不一。一說簫由黃帝所造,
《呂氏春秋》
中有“黃帝命伶?zhèn)惙ダ鲋駷楣堋钡挠涊d。另一說簫乃舜帝所創(chuàng),相傳舜去山上砍柴時在竹林休息,受竹葉發(fā)聲啟發(fā)制作竹竿樂器,后因竹竿被蟲咬破小洞而發(fā)現能發(fā)出不同音調,從而改良成簫。此外,還有說法認為簫最初出于羌中,漢代稱“篴”。 在歷史發(fā)展中,簫最初名為排簫,其形參差像鳳翼,由十管組成。南宋詞人辛棄疾
《青玉案》
中有“鳳簫聲動”的描述。排簫在漢代開始分離,當時稱為“篴”“豎篴”或“羌笛”。到宋代時,排簫、笛、洞簫已區(qū)分得較為清楚。 等待電視劇的同時,也可以閱讀本站的相關的精彩內容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