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昆山片玉”一詞最早出自
《晉書·郄詵傳》
,原指自己不過是昆侖山中眾多玉石中的一塊,后多用來比喻珍貴稀有之物或贊美人才難得而可貴。 在惠州博物館有一件被稱為“昆山片玉”的鎮(zhèn)館之寶,是一件唐代的茶磨。這件茶磨為昆山玉質(zhì)地,上面刻有“昆山片玉”四字,整體呈淺鐵紅色,形制與現(xiàn)代石磨相似,由上下兩部分組成,制作工藝精湛,能代表唐代石磨較高的制作技藝水平。此外,在
《三命通會(huì)》
中,白蠟金格也被稱作“昆山片玉,洛浦遺金”,其貴重程度不言而喻。 等待電視劇的同時(shí),也可以閱讀本站的相關(guān)的精彩內(nèi)容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