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文過飾非”這個成語最早的定型詞組可見于唐·劉知幾
《史通·惑經(jīng)》
,但其來源可見于春秋·孔丘弟子所編撰
《論語》
和戰(zhàn)國·孟軻弟子編撰
《孟子》
。如
《論語·子張》
中“子夏曰:‘小人之過也必文?!?西漢·司馬遷
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
中齊群臣對景公說:“君子有過,則謝以質(zhì);小人有過,則謝以文?!?
《孟子·公孫丑下》
說:“且古之君子,過則改之。今之君子,過則順之。古之君子,其過也,如日月之蝕,民皆見之,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今之君子,豈徒順之,又從為之辭?!贝送?,
《清史稿·陳慶鏞傳》
中有“今該御史請收回成命,朕非文過飾非之君,豈肯回護?” 同時,
《莊子·盜跖》
中“辯足以飾非”也是其來源之一。